記者 杜坤穆/ 高雄報導
強烈颱風山陀兒正朝南台灣直撲而來,預計帶來極端強風,將可能成為台灣光電產業自發展以來面臨的最大考驗。據多方氣象預測,颱風最大風速可達每秒48公尺(約每小時173公里),相當於15級風,瞬間陣風甚至可達每秒58公尺(約每小時209公里),相當於17級風。颱風的主要影響區域包括台南、高雄、屏東,這些地方正是台灣太陽光電系統的主要建置地。
這次颱風不僅將對南台灣的光電系統進行全面的品質測試,更是對台灣光電產業長期以來在建材與施工管理方面的考驗。根據中華民國太陽光電暨品質安全協會理事長林志欣的說法,台灣光電產業長期以來受高租金、高回饋機制的影響,導致部分工程商在成本壓力下選擇降低建材品質,增加了潛在的安全隱患。再加上高鐵、鋼鐵建材價格飆漲,光電系統從建置到完成供電需要長達一年以上,這些因素使得光電產業的經營風險持續攀升。
許多早期投資的光電系統在九到十年內可回收成本,但由於成本上升和社會環保抗爭,現今的光電案場投資回報時間延長至至少15年。大眾對太陽光電產業的高獲利印象其實不盡正確,除了面對成本與政策問題外,天氣風險也是一大挑戰。
林志欣理事長進一步表示,針對民眾對光電產業的不信任與安全疑慮,業界必須聯合發起「反高租金、求品質安全」的呼籲,並積極與政府合作,向社會大眾傳達「一分錢一分貨」的重要理念。唯有建材品質、施工規範及安全措施得到妥善監管,才能保證20年長期合作關係的穩定。
面對山陀兒颱風,這將是對光電產業的風力品質測試,也對政府光電政策提出了新的考驗。若能有效落實光電與儲能系統的品質安全管理、案場安全責任、以及產業轉型教育,台灣的光電產業在面對社會爭議時將有更正面的回應,有望推動「漁電共生」、「農電共生」、「畜電共生」等可持續發展模式,為台灣的永續能源發展奠定堅實基礎。